(五)【参考答案】
课题:再别康桥
课型:新授课
教学目标:
1.把握诗歌的意象,品味诗歌的意境,体会作者情感。
2.通过品读、诵读等方法,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;
3.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,理解文中意象的含义。
4.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,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、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。
教学重点:
体会新诗的音乐美、建筑美和绘画美。
教学难点:
体会诗中意象的独特含义。
教学方法:朗读指导法、诵读法、讨论法、创设情境法等。
教学过程:
一、设置悬念,导入新课
教师设置悬念,提问:1928 年夏天,伦敦,康桥,一个风度翩翩又带着倦容的年轻人,在夕阳的余辉中踽踽而行。晚风拂起身旁的柳条,也连绵不断地牵起他心中的愁绪。他是谁?为什么来到这里?
学生畅所欲言,发表看法,教师引导:今天,我们将一起踏上赏美的旅程,去探寻《再别康桥》——这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离别诗的魅力,去聆听徐志摩内心世界最纯粹的绝妙回响。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(1)解决字音
~218~
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,教师对“青荇”“长篙”等字音加以强调。(2)了解内容
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,教师提问:这首诗写的是什么?
明确:写了诗人在与康桥分别时的所见、所思、所想,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,以及对康桥的深深眷恋之情。
(3)提问:请概述诗歌描述的几幅画面。
要求:学生小组讨论,自由回答,教师及时总结。
明确:“挥手告别图”“金柳倒映图”“青荇招摇图”“榆阴清泉图”“撑篙寻梦图”。
三、研读课文,深入分析
第一:分析“挥手告别图”
1.提问:诗人开头为何连用三个“轻轻的”?
要求:学生自由发言。
明确:突出表现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,轻轻的来,轻轻的走,又轻轻的告别,即使是挥手的招呼,也没有一点点喧哗,不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,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。
2.提问:明明是“再别康桥”为何说成“作别西天的云彩”,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
明确:借代,指康桥美好的一切,表达作者难舍难离的真情和淡淡的无奈之情。
3.有感情地朗读本节。
第二:分析“金柳倒映图”“青荇招摇图”和“榆阴清泉图”
提问:诗人在这三节重点写了什么?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?哪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?为什么?要求:标出来做批注,同桌交流感受。
明确:写了“金柳”“青荇”和“榆阴”,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。
(一)走进“金柳倒映图”
1.提问:河畔的柳树为何是“金”色的?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有何作用?作者为什么选择“柳”这个意
象?
要求:小组讨论,组内选代表发言,教师及时引导。
明确:因为绿柳在夕阳照射下,它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。把“柳树”比作“新娘”,使用了比喻的手法,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柳条随风摇摆、秀美婀娜的美好姿态,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以及浓烈的温柔之爱。“柳”谐“留”音,赠柳表示留念,一为不忍分别,二为永不忘怀。
2.提问:你还知道哪些用“柳”这个意象写离别的诗作?
要求:学生自由讨论,拓展积累。
3.提问:看到幻化为美艳新娘的柳树,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?
明确:惊喜、欢喜。
4.有感情地朗读本节,教师指导语气,尤其是“荡漾”一词,要读出水面荡起层层涟漪的“荡”感,要读出心泉摇曳的多姿,声音要低柔悠长。
(二)感悟“青荇招摇图”
1.提问:此处用了什么手法?有什么作用?
明确:拟人,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,惬意平静,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,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
~219~
情可爱和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。
2.提问: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的感情?为什么?
要求:学生畅所欲言。
明确:在康桥的柔波里,我甘做一条水草!这句话不仅物我合一,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,愿意永远流在康河,生于斯,长于斯,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。
3.带着眷恋不舍之情朗读本节。
(三)品味“榆阴清泉图”
1.提问:清泉一般是碧绿色的,作者为什么说是“天上虹”?
要求: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部分,教师总结。
明确: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,写出清泉的美好,表达了作者对康桥过往的怀念和不舍。
2.再次带着感情朗读第二节到第四节。
第三,分析“撑篙寻梦图”
1.提问:诗人重回康桥,他观金柳、赏青荇和清泉,还做了什么?此时情绪是什么样的?你从哪里看出来的?
要求:学生快速浏览,划出句子,并加以批注。
明确:撑一支长篙,泛舟夜游,放声高歌。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兴奋欢快的。在美景之中,诗人似乎已经忘了自己即将离开,撑长篙泛舟夜游,不禁放声高歌,可见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。
2.带着感情朗读第五节,注意声音要悠扬,满怀欣喜。
3.提问:你如何理解“悄悄是别离的笙箫”?
要求:学生组内讨论获得感受。
明确:诗人感情达到高潮之时忽然回想自己马上将要离开,感情回归低谷,从下文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”也可以看出。
4.提问:“不带走一片云彩”说明什么?
明确:呼应开头,同时表露诗人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温柔情意,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。
表明了诗人对康桥爱得深,爱得真,爱得纯,爱得善。
5.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到第七节。
四、品读课文,读中感悟
1.提问:文中写了哪些意象?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?
明确:“云彩、金柳、夕阳、波光、艳影、青荇、彩虹、青草”等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,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,同时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,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,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。
2.提问:诗歌有三美:“音乐美”“建筑美”“绘画美”,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这首诗的“画面美”,请结合本诗,说说你对其他两个的理解。
要求:学生结合文章自由发言,言之有理即可,教师及时总结引导。
(1)建筑美
①提问:这首诗一共有几节?每一节有几行?每一行的字数有何特点?这么写有什么作用?
明确:一共七节,每一节有四行,显得很匀称。每一行的字数基本为六、七个字,间或有八个字,单
~220~
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,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划一,给人以美感。每一节都两两错落有致,更加突显节的匀称。
(2)音乐美
①提问:这首诗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?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有什么特点?
明确: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,结构上也相似,读起来节奏也相同。这种方法叫做“回环往复”,在《诗经》中就叫做“复沓”。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,结构圆合,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。
②提问:这首诗压韵了吗?韵脚都有哪些?这么写能达到什么效果?明确:韵脚—来,彩;娘,漾;摇,草;虹,梦;溯,歌;箫,桥。
每一小节的 2、4 句压韵,节节换韵。诗人追求的是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。诗歌节奏鲜明,韵律和谐。
读起来琅琅上口,悦耳动听,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。
五、巩固小结,升华主题
1.学生谈本课收获,教师从意象、情感、诗歌的三美等角度加以总结。
2.听录音范读,师生共同有感情地尝试背诵本课。
六、实际演练,分层作业
1.有感情地背诵本诗。
2.以“徐志摩与康桥触动了我”为话题写不少于 500 字的片断。
3.阅读新月派其他诗歌,感受新诗的“三美”。
板书设计:
意见收集
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