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捧得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。体现了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。除此之外,陶行知还有很多教育思想,例如“生活即教育”,“社会即学校”,“教学做合一”等,这些教育思想都给了大众关于教育方面的很多启迪。通过我们的学习会发现,陶行知的思想与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思想有较大的相似性。杜威先生说的是:“教育即生活、教育即生长、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(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);学校即社会”。那么,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看似相似,实则又怎样的区别呢?
其实,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,他在一定程度传承了杜威的理念。而后陶行知先生结合实际和自己的理解,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。教育即生活是杜威在当时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中的开拓创新,把生活和实践引入学校教育中。关注学生和活动。“生活即教育”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核心,是陶行知再接受了杜威“教育即生活”观点后的教育理念。
“生活即教育”的核心内容是“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样的教育”在陶行知眼中,生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,教育包含于生活之中,陶行知先生说:“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,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,方不致于褊狭。”举个例子:
一只鸟生活在鸟笼里,主人会给他带来森林中的其他鸟给他作伴。也会将森林里的树枝带回来,便于鸟儿玩耍,活动。但其实,虽然鸟笼里时常能够迎来外界生活中的新鲜事物,也能够与这些新鲜事物有所接触,产生联系。鸟笼却终归不是森林。鸟笼无论怎样只是鸟笼,不是鸟的世界。
陶行知把教育即生活比作——有森林中新鲜事物的鸟笼。即请几个生活中的朋友到教育中来,捡几根“生活”里的枝叶到学校教育中来,这种联系生活的教育终究在学校教育的框架中被束缚着。于是陶行知通过悟出“教学做合一”的道理后提出了“生活即教育”。不再致力于把教育变成生活和社会的缩影,而希望突出束缚,伸展到社会、自然和生活中进行活动。以此,生活便是教育,好的生活便是好的教育,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,劳动的生活便是劳动的教育,一盘散沙的生活便是一盘散沙的教育,教育不再被局限,确如是也。
记得斯宾塞说过,教育是为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。其理念虽关注未来,但其中的教育之于个人其实是为了建立起完满的生活,却也让人认同。顾完善自己的生活,在生活中接受教育。完满的生活便是完满的教育。
意见收集
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~